close

李白《將進酒》

主旨:本詩表露了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他既有輕視富貴、金錢的曠達人生觀,卻又要借盡情飲酒、忘情世俗來抒發內心懷才不遇的愁緒。「人生得意須盡歡」和「與爾同銷萬古愁」實為全篇的旨句。

結構分析:

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至「會須一飲三百杯」 
──歲月無情,及時行樂。 
二、 「岑夫子」至「斗酒十千恣歡謔」 
──呼朋勸酒,縱酒狂歡。 
三、 「主人何為言少錢」至「與爾同銷萬古愁」 
──反客為主,千金換酒共銷愁。

內容分析:


一、 歲月無情,及時行樂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至「會須一飲三百杯」 
1. 詩人看到洶湧澎湃的黃河從天際奔騰而來,東流入海,一去不返;因而感慨時光易逝,人生苦短:「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因此產生了「人生得意須盡歡」的避世思想,以飲酒來作為及時行樂的表現。 


2. 詩人更認為人的天才總有可用之處,金錢只是身外之物,不足珍惜,散盡了仍可憑自己的才能再次獲得。詩人在豪情之外,也隱約寄寓了懷才不遇的惆悵。



問題一:李白在詩中說「人生得意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從他的生平看,他寫本詩時「得意」嗎?為甚麼? 
答:他當時並不得意。因為他寫這首詩時,正是被讒言中傷而離開京師,浪跡江湖。這時他對朝中權貴感到憤慨,有避世修道的。


那麼,詩中的「得意」是指甚麼? 
李白被讒而離京,本來滿腔憤慨。但他寫此詩時,正欣逢好友,與友人岑勛、元丹丘在潁陽山居作客,三人登高飲宴,痛飲取樂,正是人生一大快事。這應是詩中所指的「得意」。



問題二:「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從這一段詩句看,詩人表露出怎樣的性格? 

答:1. 及時行樂:詩人認為人遇上「得意」的時候,應盡情歡樂,所謂「人生得意須盡歡」。故他在仕途上雖然曾有不如意,但他此時與友人相聚,便要盡情痛飲,「莫使金樽空對月」。 

2. 豪情爽直:詩人充滿豪情,與友人飲宴時不僅「烹羊宰牛」,還要盡情痛飲,那「會須一飲三百杯」的狂放,正顯出他的豪情爽直。 

3. 充滿自信:詩人在仕途上雖不如意,但他並沒有向現實低頭,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顯出他對自己的材能充滿自信。



二、 呼朋勸酒,縱酒狂歡
「岑夫子」至「斗酒十千恣歡謔」 
1. 李白向好友岑勛和元丹丘勸酒,並在豪飲中,為他們高歌一曲,抒發他內心的感受。 
2. 詩中之曲:「鐘鼓饌玉不足貴」至「斗酒十千恣歡謔」 
(a) 表露詩人未能顯達的憤慨: 詩人認為富貴不如長醉──鳴鐘鼓、食佳餚的富貴生活是不值得珍惜的,詩人只願永遠飲醉,不願醒來。 
(b) 表露詩人不為人知的寂寞: 詩人認為聖賢不如飲者──古來不少聖賢死後皆默默無聞,反倒好飲之士得以留名千古。 
(c) 李白借曹植以自比: 曹植曾在平樂宮大宴賓客,奢華豪飲。此處詩人自比曹植,表達有志難展的憤慨。曹植文才出眾、胸懷大志,卻於曹丕、曹叡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這與詩人的遭遇相似。 


問題三:「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亭。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一段詩句,
在全詩的結構起了甚麼作用? 

答:1. 承接上文:上文言趁「人生得意」時要盡飲酒,更須一飲三百杯。這段就是承接上文盡歡飲酒的內容,勸好友不要停止手中之杯,痛快暢飲。 

2. 開啟下文:為了勸好友盡歡,於是唱歌助興,開啟下文的一段歌曲;並藉歌表意,表露詩人不為時用的憤慨。



三、 反客為主,千金換酒共銷愁

「主人何為言少錢」至「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感懷古聖賢的遭遇,也感懷自己的遭遇,因此表示不惜以金錢珍寶來換取美酒,但求一醉以銷「萬古愁」,表露他憤慨的心態。 詩末「與爾同銷萬古愁」一句,與前面所寫因黃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復回而引起的人生苦短的悲憤互相呼應。 


問題四:李白所說「萬古愁」又是指甚麼? 

答:1. 古來聖賢皆寂寞:他認為自古以來,無數的聖賢,都因為不能為時世所用,寂寞終老,白白埋沒了才幹。他為自古以來不為時用的聖賢而愁怨。 

2. 他懷才不遇,不為時用,鬱鬱不得志,故他也為個人的不為時用而愁怨。 

問題五:試根據《將進酒》一詩,綜述李白對人生、個人前途、金錢富貴這三方面的看法。 

答:1. 對人生的看法:從「黃河之水天上來」及「朝如青絲暮成雪」兩句,可見李白體悟到生命的短暫、青春的易逝,故他認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主張人應及時行樂、痛飲暢歡。 

2. 對個人前途的看法:他對自己充滿信心,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 

3. 對金錢富貴的看法:他認為「鐘鼓鐉玉不足貴」,金錢並不重要,富貴生活更不足以珍惜,故他可豪情地叫主人拿出「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寫作技巧分析(這部分只供參考)


一、 起句突兀,氣勢迫人

古人寫詩,講究起句的氣勢。本詩起首四句,仿似平地一聲雷,轟然而出。詩人連續用了「君不見」三字起句,加強詩句的氣勢;而頭兩句更充滿動感,彷彿眼前便有滔滔濁浪,滾滾向前,耳畔又像聽到隆隆水聲,動人心魄。但詩人並非只求驚世駭俗,首兩句寫動,接續的兩句便陡然回轉,寫出寧靜沉重的氣氛:黑髮逐漸變白,是無聲無色的;人對鏡傷感年華逝去,也是默然不語的。這種肅穆靜謐的氛圍與前面河水奔流的動感兩相對照,更襯托得動的越覺其動,靜的越覺其靜。 



二、 真實誇張,融合無間

李白是個浪漫詩人,運用誇張手法是他詩歌中的普遍特色。 在本詩裡,李白把誇張手法與真實描繪結合得天衣無縫。詩的開頭先是誇張,「黃河之水天上來」本來是不合常理的形容,但語勢不凡,豪氣干雲,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豐富的想像力;下句「奔流到海不復回」是事實的描寫,本來平實無奇,但與上句配合,河水一來一往,銜接自然,便成為語出驚人的佳句。 下面「高堂明鏡悲白髮」一句,本也是一般事實的描述,但「朝如青絲暮成雪」一句卻又是極度誇張的比喻。這裡前後四個事實與誇飾交織糾纏的句子,象徵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景況,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感慨,確是李白天才橫溢的傑作。 詩中還有「會須一飲三百杯」,誇張喝酒之多;又有「古來聖賢皆寂寞」,誇張寂寞聖賢之多;再有「與爾同銷萬古愁」,誇張愁悶之多,三句都把誇張手法用得淋漓盡致。 



三、 苦樂交纏,歸於豪邁

李白借酒消愁,卻一直避開說愁;相反地,他大聲疾呼要及時行樂,「莫使金樽空對月」、「會須一飲三百杯」、「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然而,他內心深處卻是愁苦萬分,他感慨時光的逝去、又感慨人生的短促。不過,李白是個豪放的詩人,愁在他眼中並非不可解,因此他自行排遣,以豪邁瀟灑的姿態與之對抗,「人生得意須盡歡」、「但願長醉不願醒」是他的方法,「天生我材必有用」、「惟有飲者留其名」是他的態度,他相信「萬古愁」也可銷,那他小小的失意,又何必耿耿於懷、作繭自縳呢?由此可知,豪邁始終是李白的本性。而《將進洒》能夠成為名篇,也正因它具有這種李白的本性。 


四、 結構嚴謹,前後呼應

本詩第一段先言人 苦短,須行樂及時,次段言與好友痛飲之豪情,末段點出借酒銷愁之動機,全詩感情開展得十分合理。同時首段點出人生的「悲白髮」,與末句的「同銷萬古愁」造成呼應;首段「千金散盡還復來」與末段「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造成呼應,均顯現詩歌結構的嚴謹。 


五、 善用修辭,句式多變

本詩是一首樂府詩,以七言句為主,雜以三言偶句及五、九言散句,使全詩讀來更見靈活變化;而修辭手法亦有很多種,包括: 

1. 用典,例子:「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2. 比喻,例子:「朝如青絲暮成雪」

3. 對偶,例子:「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

4. 設問,例子:「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5. 誇飾,例子:「黃河之水天上來」、「朝如青絲暮成雪」



materialland_508.gif



試比較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李清照《一剪梅》兩詞的風格,並說明兩位詞人屬哪一派。


念奴嬌‧赤壁懷古

1.念奴嬌的主旨:本詞是赤壁懷古,作者透過憑弔三國時吳、蜀聯軍的主帥周瑜,借周瑜年少有為,在赤壁大敗曹軍的往事,抒發自己仕途失意,年華老去,壯志未成的無奈心情和感慨。


2.本詞的寫作手法:念奴嬌是運用了三國時代周瑜在赤壁擊敗曹操大軍的典故。這詞分上下兩闋。上闋詠赤壁,下闋懷周瑜並懷古傷己,以自身感慨作結。上闋詠赤壁,著重寫景,即景抒懷,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懷念。下闋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並採用情景兼融的寫作手法。作者從眼前的自然風光起筆,引出歷史人物,抒發個人感慨,險奇壯麗的赤壁風光成為詞人追慕古代英雄人物,抒發個人豪情的有力烘托,自然山水,歷史人物,個人感慨三者交織在一起,並以抒寫詞人的理想抱負與老大無為的感概為核心。亦可說是文章表現得層次分明。

詞中描摹江山如畫,渲染周瑜的功績,都是為了使這一感慨表現得深沉,悠長而又具體。這首詞另一特點,便是語言精煉而有特色,用墨不多而形象卻異常鮮明。寫景:“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滾滾長江,波濤洶湧,赤壁磯頭,山勢險峻。

詞人加入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節,這是用襯托的寫作手法,以美人烘托英雄,顯出周瑜年少有為,令人傾慕。當年的周郎何等風流儒雅,從容不迫,料敵如神。凡此種種,均有效地增強了這首詞雄奇的意境與豪邁的風格。

另外,詞人運用了象徵和對比的寫作手法,以滾滾東去的長江水象徵時間的流逝。以江水明月的恒久不變與人生短暫如夢作對比。詞人亦運用了反襯的寫作手法,以周瑜年少得志年輕時已受重用,在赤壁大敗曹軍立下大功,反襯自己年華老去,屢遭貶謫,仕途坎坷,無法為國效力,功業未成的感慨。


3. 以念奴嬌為例,分析豪放詞的風格:作為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念奴嬌>>詞,豪放詞的風格: 能豪放表現為激情的奔縱,氣勢的雄邁和境界的宏偉壯闊,它所表觀的思想感情,顯得昂揚奔放。開頭“大江東去”一句,音節高亢,景象開闊,就給人以氣勢磅礴的感覺。詞人先寫放眼所見,滾滾長江,奔流直下。無須另外加什麼別的形容詞,修飾語,江就是“大江”,去就是“東去”,一個“大”字,一個“東”字,就足夠了。“大”,可以使人聯想到長江的源遠,“東”,可以使人聯想到長江的流長。“大江東去”,下面接著“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把空間的感受與時間的聯想交織在一起。“大江東去”,可以說瞭望得廣闊,“千古風流人物”,可以說思考得深遠,中間以“浪淘盡”三字連接起來,而言外之意則是說人物,時代已隨江水消逝,但人物的功業與精神氣概,時代的風采,卻萬古留傳,是大浪所不能“淘盡”的。如果都“淘盡”了,那還有什麼下文呢?

另外詞人運用了“風流人物”,不單所用的周瑜是才能出眾,品格超群,在英雄氣概之外,還有儒士風度,兒女心腸,英雄的氣概,是豪邁的儒士風度,是瀟灑的,兒女心是溫情的,真是三位一體。所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此句把無盡的空間和悠長的時間結合起來。表示長江水的浩瀚而千古風流就像江水一樣不斷流逝,顯得豪邁奔放。

此外,詞人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描繪出赤壁的使人驚心動魄的壯麗景色,彷彿猶是赤壁之戰時那種激烈而緊張的場面及氣象。“亂石穿空”,這是向高處寫,著重寫形態,石運用了“亂”,見出險峻挺拔,像要穿透天空,見出高聳入雲。“驚濤拍岸”,這是向低處寫,著重寫聲音,波濤如驚馬之狂奔,發出咆哮,衝擊江岸,水力兇猛,像要使江岸崩裂,而且崩裂之聲已隱約可聞。“捲起千堆雪”,這是向深處寫,著重寫色彩,銀白的浪花,浩浩蕩盪,上下翻騰,彷彿與天上的白雲聯成一片。這樣的景色,壯麗雄偉,美不勝收。 

 

一剪梅

主旨:表達對心上人思念之深情,並抒發與離人(相思)之苦。

背景:李清照和趙明誠婚後,夫妻感情甚篤,志趣相投,但趙明誠卻於新婚不久因事出門遠遊,相思兩地,離愁難遣,李清照於是寫了此詞表達其相思情愫。

大要:上闋先點出秋意,帶出淒涼之感,再述作者乘舟閒遊,見雁兒南飛而勾起對心上人的思念;下闋寫落花流水的無情,暗示人之情深,並進一步表示自己因相思而生的愁緒無法擺脫。

體裁:本詞屬中調,雙調,全闋六十字,上下闋第一、四句用七言律句,第二、三句及五、六句,多用對句,或疊句,上下闋各三處押平聲韻。


段意:上闕:秋意悽涼,孤寂難耐,未能收到遠方而來的信函,更添愁思。

下闕:花落水流,相思之苦不斷,難以排遣。

作法分析:點明季節
以助抒情秋天是令人傷懷的季節,詞的起首即以「紅藕香殘」、玉簟秋、「雁字回時」等句點染悲秋的氣氛。 時間推移從白天「獨上蘭舟」至晚上月滿西樓,配合詞中透露作者孤寂難耐,終日顧影自憐的情懷。 借景抒情(1)詞的開首以夏去秋來,荷花凋零來表達悲悽的情懷。接著寄望錦書雲中來,感慨懷人月滿天抒發孤寂和無聊的閑愁。借「花自無情」和「水自流」抒發相思無奈之情。 


運用象徵:

(1)以花的凋零象徵詩人容顏漸老。

(2)以河水一去不復回象徵時間的流逝。 

直接抒情詞的下闕有「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之句,直接道出相思閑愁無法排遣,叫人無奈。 



修辭表解:
對偶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借代紅藕香殘(以紅藕借代蓮花) 

反問雲中誰寄錦書來? 

借喻花自飄零水自流。(花喻紅顏,水喻時間)


李清照對詩詞的分界看的很嚴格,提出「詞,別是一家」。主張詞的典雅和音律性,擅長白描手法。用字自然淺顯而音節和諧、詞意婉轉。經常在尋常詞語中創出新意,在文學詞壇中獨樹一幟,在詞的內容上,她一方面以女性特有的藝術感受,使兩宋以來的婉約雅詞的題材、意境更加深化、細膩,將婉約詞派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時通過描寫個人的苦難遭遇,反映出兩宋之交整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悲劇。後世對李清照的詞評價非常高。宋代朱熹說:「本朝婦人能文只有李易安與魏夫人」;明楊慎:「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鄭振鐸說:「李清照是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像她那樣的詞,在意境一方面,在風格一方面,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構思新穎,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體怨詞所能相比的。《一剪梅》下片抒發詞人盼望丈夫來信的心情: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

「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 卻上心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ஐ∽瀚宇∽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